为引领青年学子在回溯历史中锚定理想信念、强化时代担当,9月24日下午,数学学院于敏达楼106教室举办了“假如我在1945:时代之问与青年之答”为主题的信仰公开课。此次活动特别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蔡敏敏老师担任主讲人,展开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意义的精彩讲解。
穿越时空,直面1945的时代之问
讲座伊始,蔡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资料,将师生们带回到了1945年那个风云变幻、命运转折的关键年份。蔡老师指出,1945年的时代之问不仅仅是对当时人们的考验,更是对后世青年的深刻启示。在当今时代,虽然我们远离了战火纷飞,但依然面临着诸多全球性的挑战。这些问题与1945年的时代之问一脉相承,都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年去思考、去回答。
数学智慧,赋能青年时代担当
蔡老师鼓励数学学院学子发挥专业优势,筑牢思想根基。通过对比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数学系学子投笔从戎的报国选择,与当代青年在科技竞争中的使命担当,蔡老师呼吁同学们将专业学习与信仰塑造深度融合,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,以理性为基、以信仰为舵,答好属于青年一代的“时代之问”。
青年共鸣,立志书写时代答卷
2023级王同学神情坚毅,目光中透露出对数学专业的热爱与对历史责任的担当,他坚定地说道:“作为数学人,我们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在面对时代之问时,我们要像解数学难题一样,一步一个脚印,用数据和逻辑寻找最优解,守护历史真相,推动社会进步。”
2024级蒯同学认真思索后说道:“识别社会中的虚假信息和复杂问题,就像解一道高难度的数学证明题,需要严密的逻辑推演和深入的思考。我们要把在数学学习中培养的专注和坚持,运用到对时代责任的担当上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,坚守住自己的思想阵地。”
数学学院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,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,为青年学子搭建更多成长成才的平台,助力他们在新的时代征程中坚定前行方向、勇挑时代使命,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。
撰稿/李芊芊、吴宇轩、张昊翔
摄影/李芊芊、张昊翔